买房装修——也许是现代都市人在一座城市落地生根的必经一步。
然而适应了钢筋混凝土丛林生活的人们,认为新房装修房味道刺鼻的印象几乎与生俱来,
加之媒体对于家装污染给人们带来的或真或假的危害进行大肆宣传,不免让人心生恐慌,打点新居的时候也如履薄冰。
最令大众熟知的莫过于甲醛了。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早已深入人心,种种原因结合在一起使人不禁“谈醛色变”。
有需求就有市场,商家们着眼于大众对甲醛的恐慌开发出各种应对策略,舆论对“除甲醛”的论战也此起彼伏,
从除甲醛产品到环保装修、从一次性清除到证实甲醛会长年累月地释放、从净化室内空气到诱发家具释放叫人目不暇接。
近些年苯系物、放射性氡等其他污染物也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当我们讨论家装空气污染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何种物质?
2、甲醛等家装污染物能在短时间内被全部去除吗?
3、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我们减少污染物的危害?
家装环境中的污染物
通过对数户新装修住户室内空气污染进行检测,发现:全部宅室内甲醛浓度均超出标准限制,并且超标幅度达到国标的1.3~4倍之多。
室内空气中如果甲醛含量过高,对眼睛和皮肤都会产生刺激作用。据研究,甲醛浓度如果大于0.1ppm,可损害上呼吸道和咽部;当浓度大于0.25ppm,气喘病人和儿童会感觉呼吸困难;甚至于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可引发慢性呼吸道疾病,降低新生儿体质、染色体异常,儿童智力下降等不良症状。WHO已确认甲醛是致癌物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指出甲醛可能会导致鼻腔癌和鼻窦癌,并有强烈但尚不充分的证据显示甲醛可引发白血病。
除此之外,有20%的住户氨浓度超标、70%的住户苯浓度超标且更高达标准限值2.9倍左右、超过半数新装修家庭TVOC浓度超标。
这些物质同样对人的健康有较大的威胁:
氨气可通过皮肤及呼吸道引起中毒。因氨极易溶于水,对眼、喉上呼吸道刺激性强,轻者会导致充血和分泌物增多,长时间接触低剂量氨,可引起喉炎、声音嘶哑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喉头水肿、喉痉挛而进一步引发窒息,也可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昏迷和休克。
苯属于致癌物质,被人体吸入后轻度中毒会造成嗜睡、头痛、头晕、恶心、胸部紧束等不良反应,并可有轻度粘膜刺激症状。重度中毒会出现视物模糊、呼吸浅而快、心率不齐、抽搐甚至昏迷。长期吸入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也会引发各种癌症。经常接触苯,可导致皮肤脱脂而变得干燥、脱屑,或者罹患过敏性湿疹;很多劳动卫生学资料显示,在经常接触苯系物的工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发率较高;育龄女性长期接触苯会导致月经紊乱,长期接触甲苯的孕妇所生的婴儿大多会有小头畸形,生长缓慢等症状。
当TVOC浓度为0.2-3.0mg/m3时,人体或能感觉到刺激或有不适感;当TVOC浓度为3.0-25mg/m3时,会产生刺激和不适,并可能出现头痛;当TVOC浓度大于25mg/m3时,可能出现其他的神经毒性作用。TVOC毒性作用非常广泛,涉及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危害阈值又较低,其中很多毒性的作用效果至今仍存在争议性,有的毒性作用至今仍属于未知。
大理石、花岗岩和砂岩等材质会释放氡;
氨主要来源于墙体涂饰材料或防冻剂;
而苯或TVOC挥发性有机物主要由有机溶剂、染色纺织品、油漆腻子、人造板材、激光打印机等产生。
庆幸的是在常规情况下,放射性的氡污染较为少见,氨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则可以通过“晾屋”,即自然或人为机械通风的方式,就能达到良好的去除效果。
不过“晾屋”却不能有效去除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原因主要是甲醛隐藏在深层的装修材料当中,挥发困难导致潜伏时间长,有时释放周期能达到15年,因此采用通风的方式对甲醛而言有较强局限性。
甲醛的来源
一、纺织品
包括一般纺织品、装饰性织物、织物家具、装饰面层等等。
纺织类的装饰、家具物品尽管给人以温暖无害的印象,可在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添加剂或许有潜在的危害,例如用于着色固色的固色剂。
上世纪纺织化工行业普遍使用的一种“固色剂Y”,就是由甲醛、双氰胺和氯化铵合成,随时间推移固色剂会分解形成游离甲醛,曾经使用该固色剂的纺织品是家装甲醛超标的重大来源之一。
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缺乏现代化工染色技术,当地居民往往会使用一些像是菘蓝、蓼蓝、苋蓝等的植物染料对衣物进行染色,
这种天然的染料相较工业化的化学染色剂释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反而更少。某些日本服饰品牌沿袭借鉴了这种染色工艺,并且推陈出如自然染、泥染等各种“古法染色”。
后来随着行业规范的完善和无醛固色剂的普及,“固色剂Y”也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
但某些假冒伪劣产品或者在装修过程中使用其他添加剂(如胶水,下文会提到)的使用仍然可能会导致甲醛释放超标。
二、涂料
包括腻子、油漆、稀释剂、颜料等。
在过去涂料腻子会用到缩醛胶水,也叫107胶水(建筑胶)或“文化水”,主要成分是聚乙烯醇缩甲醛,
不过在世纪之初由于甲醛含量严重超标该产品就已经被列入淘汰建材名单中,只是造价低廉和性能特点市面上仍然会见到类似胶粘剂。
现行行业环境下涂料本身一般不含或不释放甲醛,只是某些乳胶漆中添加的杀菌剂或油漆保质剂含有甲醛,含量相对较小且容易挥发殆尽,对人体影响有限。
三、粘合剂
包括人造板材粘合剂、树脂、胶水、纸制品等。
家装板材一般为中高密度的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细木工板,这些材料和纸制品一样,在制作成型过程中都会使用树脂或胶水作为粘合剂。
有句木材行业俗话这么说“无胶不成板,无醛不成胶。”
以脲醛树脂为例:其合成方式是通过尿素和甲醛形成聚合反应所需单体二羟甲基脲,其与木屑、木板片材固化时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长链树脂,由于pH环境控制不当在酸性条件下,会生成亚甲基醚键。
后续在板材使用过程中因为受热等原因,亚甲基醚键发生断裂并释放甲醛,这个过程发生的速率由于潮湿程度、酸碱环境、温度高低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释放周期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尽管随着家装材料行业工艺技术的演进,涌现出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固化后游离甲醛含量较低的粘合剂,
一些新兴产品如康纯板、原态板也号称无甲醛释放通过了更高规格的E1级别标准认证,
但碍于板材监测方法与实际家装环境的差异,甲醛对我们的威胁仍然严峻。
到底该如何应对甲醛威胁?
甲醛深藏于装修材料的“核心”且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释放完全,我们到底能通过什么方式抵御甲醛对健康的危害呢?
一、通风。通风稀释排出已经弥散到空气中的甲醛分子,潜藏在板材中的游离甲醛继续补充释放,直至完全消失。
据研究表明增加环境温度,或采取密闭加温-开放通风循环的方式能够有效加快甲醛的释放速率。
二、化学法。目前理论研究较为成熟且安全的家装除臭剂方案有氨丁三醇,其在去除体臭(丙酸、壬烯醛、异戊酸等)方面有较好效果,对人体影响较小。
反应原理是氨丁三醇与醛类发生反应形成亚胺或噁唑烷(其中噁唑烷为常用杀菌剂,常应用于化妆品)。
尽管氨丁三醇一般被加入到洗衣凝珠、增香产品、宠物护理产品中,对人体影响微乎其微,
但为应对不断释放的甲醛需要长期投放,与氨基酸吸收甲醛一样存在成本高的问题。
三、超能等离子除甲醛。超能等离子技术通过双极屏蔽技术,在毫米级的电场中将空气中的氧分子转变成生态原子氧、纯净离子氧、羟基自由基、单线态氧、带正负电荷的离子等各种离子群团,
<